好用≠滥用,人脸识别的公共应用边界在哪里?
作为普通消费者,我们不仅面临所有线上行为数据隐私的失守,也面临生物数据的“失身”。
当智能机器承担90%以上的银行传统网点业务,银行大厅只需一位大堂经理和两位保安。“刷脸”的无人银行虽然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,但不能就此断言银行业已被颠覆。
如果Android厂商在线上线下基于3D人脸识别与支付场景之战中落后了,这一波的技术红利将可能就被苹果吃下了。对于苹果今年拿出的Face ID技术,短期不可高估,而长期不可低估。
同当前网上购物会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一样,未来无人零售店、刷脸支付、智能售货等当前看起来还略显单薄和生硬的存在,将会占据我们生活的主体,从而变成推动当下电商发展的主要力量。
飞猪未来酒店带着满满的科技感,这背后是阿里的生物识别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场景化应用。办理入住的过程主要是生物识别技术发挥作用,当你到房间之后语音识别技术便发挥作用了——每个房间都配有天猫精灵。
阿里巴巴在线支付子公司蚂蚁金服让其450万用户通过自拍登录自己的在线钱包;打车服务公司滴滴出行正在使用该技术来验证司机身份;而搜索引擎百度已经开发了面部识别门,以进入其办公室和旅游景点。